舞龙
目录
舞龙舞龙头舞麻龙舞草龙泼水龙香火龙百叶龙烧火龙
上海民间艺术舞龙舞狮表演团
舞狮和舞龙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活动。
有资料显示,舞狮起源于汉代,盛于唐。唐玄宗时,有一种规模很大的表现武士戏狮的“五方狮子舞”,被列入部伎八部之一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《西凉伎》中有所描述:“西凉伎,西凉伎,假面胡人假狮子;刻木为头丝作尾,金镀眼睛银贴齿;奋迅毛衣摆双耳,如从流沙来万里……”把当时舞狮的形象和姿态,刻画得细腻诙谐,栩栩如生。清代舞狮也很盛行,民间舞狮更为普遍,并开始传向国外,成为海外华侨逢年过节经常表演的活动。经过长期不断的丰富和发展,舞狮在表现形式和艺术创作上,精彩纷呈,形式多样:有的善于表现狮子嬉戏的性格,通过狮子登山、下山、跳跃、翻滚等动作,生动表演狮子的活泼可爱;有的则用刚强有力的动作,表现狮子的勇猛、威武和矫健。一般由两人合扮一头大狮子,一人扮作一头小狮,另一人扮武士,持彩球逗狮子。广东民间舞狮(南狮)还有让狮子爬上高竿(台)摘彩礼的惊险动作。
舞狮有狮极兴隆,勇冠三军的寓意。跌扑、翻滚、跳跃、滚绣球、上楼台等舞狮技巧动作,配以锣鼓等,动作和音乐配合默契,惟妙惟肖。民间春节文娱活动的舞狮,通常能将活动推向高潮。
现见于外国邮票的舞狮图有:1958年日本琉球发行《农历新年》邮票,主图为“中国狮子舞”(图1);新加坡1968~1973年发行的《民间舞蹈面具》邮票,其中有一枚为“中国舞狮(南狮)”,1974年发行《国庆日》纪念邮票,其中有一枚为“中国舞狮(北狮)”,2002年发行的《节日》邮票,全息图为“中国节日——舞狮”(图2);1994年澳大利亚圣诞岛发行中国生肖《狗年》小型张,边纸上是中国的舞狮场面。
舞龙的习俗与农业生产有关,古人认为龙是管雨的,通过舞龙祈求风调雨顺,四季丰收。据汉代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》载,汉时有舞龙祈雨的习俗,东汉画像石也有舞龙的场景,故有“七八岁玩草龙,十五六耍木龙,青壮年舞大龙”的民谚。从舞龙人数看,或一人舞一龙,或百人执一龙;从龙的数目看,有一龙独舞,或数龙同舞;从龙的造型看,有舞龙灯、舞草龙、舞布龙(彩龙),有人龙、绣球龙、地龙、板龙、百叶龙等,名称因地而异。
高超的舞龙,舞起来九曲十回,蜿蜒翻腾,令人眼花缭乱,还能“吞刀吐火”,“高竿倒立”或摆出“天下太平”(见清嘉庆姚元之《竹叶亭杂记》)和“五谷丰登”等吉庆祥瑞字样,十分吸引人。 现在流传下来的与龙有关的传统节日有两个,一是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,赛龙舟,一是正月十五日,人们要舞龙庆祝元宵节。
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,发行过“舞龙”邮票的国家有新加坡(图3)、斐济(图4)等,值得指出的是日本发行的一套两枚《新年》舞龙邮票(图5),其中一枚展现了中国“百人舞龙”,场面极为壮观。有的国家(地区)发行的生肖邮票也采用中国传统“舞龙”图案,如2000年是中国农历“龙年”,为迎接新世纪,马来西亚当年发行的《龙年》生肖邮票,邮票主图为“金龙鱼”,小型张主图分别是“赛龙舟”和“舞龙”。澳大利亚圣诞岛1996年发行的《鼠年》小型张,边纸也为“舞龙”。
业务类型:大型开业庆典 龙狮表演 婚庆八台轿等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